本報記者 王樂文 方 敏
2025年11月28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河南省焦作市,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展覽館裡,3塊牌匾令人印象深刻。
1989年企業名稱是“焦作市冰晶石廠”,2004年變更為“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直到2021年,才又變更為如今的名字。
“每次改名,都對應一次產業升級。”公司董事長李世江說。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多氟多先后攻克原料提純等多道難題,研發出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推動上下游10余家企業一同走上轉型之路。
這是焦作市近年來轉型發展、向“新”而行的一個縮影。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進一步夯實實體經濟這個根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焦作市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焦作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屬千業水泥公司的智能化水泥生產線上,立式磨機不斷“吃進”煤矸石,“吐出”粒徑0.2毫米的粉末。“這些粉末最終會轉化為優質水泥產品。”焦煤集團總經理唐世界介紹,經過技術改造,煤炭副產品及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集團化工、高端建材、裝備制造等非煤產業營業收入佔比,從15年前的不足30%,提升至目前的60%以上。
2023年以來,焦作累計投入資金1.27億元,為1100余家規上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研發費用補貼、融資擔保等多重支持。
目前,焦作363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項目和440個工業轉型升級項目扎實推進。“十四五”以來,全市累計實施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項目1946個,完成投資2272億元,實現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全覆蓋,成功創建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
向“新”而行,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創新。
依托工業應用場景多、產業基礎好等比較優勢,焦作走出了差異化發展之路——大力建設中試基地,吸引科研成果來焦作中試,繼而鼓勵其留在焦作、用在焦作。
在焦作沁陽市,年產240噸功能纖維產業化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產。“之前,我們研發了一款前沿新材料,找不到合適地方中試。最后是焦作提供了平台、人員、應用場地。”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振邦說,“3條中試生產線已在沁陽運行。”
目前,在沁陽科創園中試基地,已引進創新團隊人員100人以上、孵化科技型企業超50家。
焦作改革科技創新機制,重組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採取市場化服務模式,幫助企業解決重大技術需求﹔改進企業培育方法,建設“微成長、小升規、高變強”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培育省級瞪羚企業4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22家……
向“新”而行,新興產業聚鏈成勢。
焦作市出台多項扶持政策,著力發展鋰、鈉、氫三大主流電池和全釩液流等新興電池產業,和12家高校院所開展科研合作,引進200名相關人才,培育超5000名產業工人。現在,中站區已有20多家新能源電池相關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產值近300億元。
馬村區打造百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孟州市全力發展電子信息和氫能產業,引育10家相關企業,年產值突破7億元……如今,煤炭工業佔焦作工業產值比重從最高時的81.7%降到5.2%,新材料、綠色食品、高端裝備及汽車零部件成為焦作三大支柱產業,新材料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我們將立足焦作產業發展實際,堅持創新引領,強化主體培育,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作為。”焦作市委書記李亦博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8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