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福州市民共建共享口袋公園(邁向“十五五”的民生圖景)

本報記者 劉曉宇

2025年11月17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

  ——摘自“十五五”規劃建議

  

  初冬,暖陽普照,福建省福州市思兒亭互通立交橋下的口袋公園,幾位老人坐在環狀花壇式坐凳上閑聊,孩子們在奔跑嬉戲。彩繪的茉莉花在橋墩上綻放,與周邊綠意相映成趣。

  城市立交橋下、街角閑置地裡,曾經不起眼的邊邊角角,變成了一座座精致的口袋公園。“休閑鍛煉,交友下棋,這些利用橋下空間打造的口袋公園,細節裡透著暖心。”市民鄭浩說。

  “十四五”時期,福州市新建口袋公園381個。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方寸之美”,串起一道道綠意盎然的風景線,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為百姓的生活日常。

  立交橋下的空間存在不少不足之處——光照不足、水土易流失,綠植長期長勢不良。如何改造利用?考驗著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在相關部門協同創新下,橋下空間和橋下綠地整合利用、整體改造的思路逐漸清晰:清理規整綠植,鋪上透水混凝土,並面向人行道方向增設出入口和環狀花壇式坐凳﹔在一些立交橋下,口袋公園還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打造“雨水花園”,將立交橋下排水接入旱溪景觀,節約養護成本的同時,兼具生態功能……“精心‘打扮’下,原本陽光不足的城市邊角地帶煥然一新。”福州市園林中心工作人員說。

  橋下空間利用得當,共享草坪也在增強市民幸福感。

  在福州烏龍江公園,寬闊草坪上,露營的人們悠然自得。“很愜意!我經常帶著小朋友過來。”市民姬女士笑著說。據了解,福州市目前開放了35處共享草坪,園林部門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不同人群需求,提供更多適兒化配套、適老化設施以及戶外休息區,提升群眾幸福感。

  作為全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在口袋公園建設中,福州市注重融合綠地周邊區域名人故事、民俗傳統和文化特色,將歷史文化、美學體驗、生態園林融為一體。在晉安區鬆山文化園口袋公園中,兩棵古榕樹亭亭如蓋,一旁設置的“榕影亭”,既能遮陽,又成為展陳非遺文化的活動場地。公園四周,則以福州特色的“馬鞍牆”組成文化矮牆,植入描述后嶼線面等非遺傳統技藝內容,讓小公園成為傳承城市基因的活態展廳。

  除了休閑娛樂,口袋公園還逐漸成為市民樂享綠色生活、踐行環保理念的重要舞台。

  手機上輕點“園林公益”平台小程序,市民嚴江使用自己的“園林積分”成功兌換了一盆綠蘿和一把小花鏟。在福州市,市民通過參與各公園組織的園區志願服務等活動來獲得“園林積分”,積分不僅能免費換取各類綠植及園藝工具,還能免費兌換福州市動物園等景區門票。

  此外,“園林公益”平台也為市民和園林部門之間搭建了便捷溝通的橋梁。

  原來,在南江濱生態公園建設過程中,市園林中心收到了一些建議:比如,在園區內增加親子游樂設施。通過實地調研,園林部門認為該建議可行,立即形成項目清單付諸實施。如今,南江濱生態公園的金沙飛舞區域成為小朋友們爭相打卡的游樂區。“市民的需求獲得及時反饋,公園項目建設得到精准改善,雙方形成良性循環。”福州市園林中心工作人員說。

  從立交橋下的精致花園到街角巷尾的“金角銀邊”,從傳承歷史的摩崖題刻到智慧便民的休閑空間,口袋公園已成為城市生態畫卷上的點睛之筆。目前,福州市現有各類公園超1500個、城市綠道超1300公裡,平均每人擁有15.97平方米的公園綠地。

  今日福州,“綠色福利”全民共享,“綠色家底”越來越厚。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7日 04 版)

(責編:唐宋、彭靜)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