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高層動態
分享

在第8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

(2025年9月26日,紐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李 強

2025年09月27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主席女士,各位同事: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80年前,全世界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后繼,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打敗法西斯,抱著永不再戰的理想建立了聯合國。

  聯合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重要成果,它的建立是人類對兩次世界大戰浩劫痛定思痛、擺脫叢林法則的歷史嘗試,開啟了構建戰后國際秩序、追求和平發展的不凡征程。80年風雨兼程,聯合國已成為當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在全球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是因為建立了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人類社會才實現總體和平,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繁榮。80年滄海桑田,歷史的車輪跨越了世紀,人類社會歷經電氣化時代、計算機時代,已邁入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盡管人類生存發展的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但讓世界更美好的追求始終沒有改變。回首既往,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寶貴的啟示。

  第一,和平與發展是各國人民最熱切的共同期盼。縱觀人類歷史,戰爭和沖突的陰霾雖然從未完全消散,但任何勢力也從未能夠阻止人們為恢復和平而奮起、為實現發展而拼搏。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我們絕不能淡忘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慘痛教訓。過去80年,世界總體和平孕育出全球經濟的巨大增長,現在國際社會對推動和平與發展的願望更加強烈。進一步壯大和平與發展的力量,是我們這一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二,團結合作是人類進步最強大的力量源泉。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崢嶸歲月裡,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歷史文化的國家超越差異、並肩作戰,最終贏得勝利。隨后80年,各國又繼續通過溝通協作,經受住了冷戰對峙、金融危機、大流行病等重重考驗。這些都証明了一個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團結則共進、分裂則俱損。無論前進道路上有多少困難挑戰,只要各國團結一心、精誠合作,就能匯聚起磅礡力量,戰勝一切逆流險阻。

  第三,公平正義是國際社會最重要的價值追求。80年來,從舊殖民體系的崩塌,到現行國際秩序的建立,再到國際法治實踐的完善,歷史的進程時刻提醒著人們,當強權凌駕於真理之上,世界就會陷入動亂和衰退,當公平正義得到伸張,社會就能走向穩定和繁榮。人類社會若是退回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時代,就必將面臨更多血腥和殘暴。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既要講利益,更要講道義,大國尤其應當如此。惟有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才能讓各方權益都得到更好保障。

  每一次對歷史的回望,都應幫助我們校准當下的方向,以避免步入歧途。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冷戰思維卷土重來,歷經80年的國際規則秩序受到嚴重沖擊,曾經行之有效的國際體系屢遭破壞,引發的種種亂象令人痛心憂慮。人類再一次來到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凡天下有識之士都不禁要問:歷經磨難,人類難道不應該更有良知、更加理性地善待彼此、和平共處嗎?面對諸如人道主義災難的種種不堪,難道可以對那些公然踐踏公平正義的暴行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嗎?對一些毫無底線的霸道霸凌行徑,難道應該因懾於強權而保持沉默、逆來順受嗎?先輩們在建立聯合國之初的那一腔熱血和執著追求,難道就任其在歷史的天空中隨風飄散嗎?中國人常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這次來到聯合國總部,當看到大廈前一字排開的190多面各國國旗迎風招展時,當看到歷經歲月洗禮卻仍然熠熠生輝的“鑄劍為犁”、“打結的手槍”等雕塑作品時,當看到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工作人員為了人類共同目標通力協作時,我想,這些代表著和平、進步、發展的人、物、景,就是我們紀念勝利的初心所在,就是我們攜手奮斗的使命所在。誠然,我們或許不能回到過去,但完全可以創造更好的未來。

  中國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始終積極參與全球事務,努力推動提升人類福祉。這些年,習近平主席先后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為應對世界變局、破解緊迫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特別是這個月初在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強調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倡導以人為本、注重行動導向,為建設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指引了正確方向,提供了重要路徑。中方願同各方一道採取協調有力行動,解決更多實際問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一是在世界變亂交織之際,我們要共筑和平、共享安全。各國同處地球村,安全上既相互關聯又彼此影響。我們應當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尊重各國的合理安全關切,同舟共濟應對復雜嚴峻的安全挑戰,以對話協商和平解決分歧爭端。如果執迷於陣營對抗,動輒訴諸武力,隻會讓和平越來越遠。

  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安全的堅定維護者。中國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第一大出兵國,在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等熱點問題上積極勸和促談,今年還同30多個國家共同建立國際調解院。中國將繼續恪守公平公正,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和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出發,與各方一道探尋和平的最大公約數,為推動政治解決熱點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

  二是在全球增長乏力之際,我們要重振合作、謀求共贏。封閉自守無法實現持久發展,開放合作才能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現在世界經濟低迷困厄,很重要的原因是關稅大棒、“筑牆設壘”等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措施增多,最終是大家一起受損。我們應當更加緊密協作,努力尋找和擴大利益交匯點,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在相向而行中更好相互成就。

  中國始終是全球共同發展的重要推動者。這些年,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關稅總水平已降至7.3%,連續16年是世界第二大進口國。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推動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成果共享,共同培育經濟新動能。中國還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遍及150多個國家。當前,中國正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持續向好,繼續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重要支撐。

  三是在多元文明激蕩之際,我們要倡導對話、美美與共。中國人常講:“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世界上各個文明都有其獨特價值和底蘊,都應當被承認和尊重。抱持所謂“文明優越論”,以意識形態劃圈子,隻會造成更多對立和對抗。本著包容態度,更多相互交流和學習,就能凝聚更多共識與合力。

  中國始終是文明交流互鑒的積極踐行者。和合共生等理念深植於中華民族的血脈,我們積極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從不搞強加於人那一套。未來5年,中國將面向發展中國家實施50個文化、文明領域發展合作項目,舉辦200期專題研修研討項目,為推動文明對話、促進文明進步繼續作出貢獻。

  四是在新型挑戰頻出之際,我們要攜手應對、共護家園。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我們要秉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推動《巴黎協定》有效落實,加強綠色經濟國際協作。近年來,人工智能、網絡通信、生物制造等科技水平飛速提升,但也帶來不少潛在風險。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科技向善、公平普惠等原則,加快完善相關治理規則,加強全球治理合作,使科技進步更好真正造福人類。

  中國始終是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負責任參與者。中國堅持綠色低碳發展道路,構建了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和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前天,習近平主席在氣候變化峰會上鄭重宣布覆蓋全經濟范圍、包括所有溫室氣體的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這是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採取的又一重大舉措。中國致力於同各國深化網絡安全、生物安全、外空等領域合作,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等,倡議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組織,這次將向聯合國贈送“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採集的月壤樣品。中方將繼續拿出更多積極行動,同各方協力推進相關領域全球治理。

  各位同事,中國願同各方一道維護聯合國的地位和權威,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支持聯合國通過改革提高效率和履職能力,呼吁提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方將與聯合國建立中國—聯合國全球南南發展支持機制,並向其提供1000萬美元預算支持,還將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上海建立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心,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歷史如潮,大道如砥。面向未來,中國將繼續盡己所能,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一個穩定發展、高度開放的中國,必將為各國帶來更多新機遇。一個胸懷天下、勇於擔當的中國,必將為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堅守聯合國理想,弘揚多邊主義精神,積極落實四大全球倡議,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崇高目標不斷邁進,努力把世界建設得更加和諧美好!

  謝謝大家!

  (新華社聯合國9月26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7日 03 版)

(責編:王瀟瀟、鄧志慧)
相關專題
· 李強活動報道專頁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