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財稅金融加力 促進發展增“綠”

2025年08月11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圖①:在綠色稅收政策激勵下,海南博鰲東嶼島進行建筑綠色化、園林景觀生態化改造。圖為東嶼島景色。
  盧永方攝
  圖②:在浙江省湖州市,銀行貸款支持農戶購置屋頂光伏發電設備。圖為吳興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左一、左二)在了解農房光伏設備安裝情況。
  吳夢剛攝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20年來,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我國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生態“家底”越來越厚,低碳轉型腳步加速,更多好生態變成了“金飯碗”。在踐行“兩山”理念的創新實踐中,財稅金融強化引導、支撐作用,以新機制、新產品和新服務探索支持綠色發展的新路徑,為擦亮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編  者  

  

  生態補償促進共治共享——

  綠水青山成了庫區常態

  本報記者  朱佩嫻  曲哲涵

  清晨6點,三門峽水利樞紐,大量漂浮物伴隨著上游的來水在壩前聚集。有著多年清污經驗的陳冬文知道,這不會是一場輕鬆的“戰斗”。

  陳冬文是三門峽水力發電公司水工中心副主任,2010年工作以來,每年都需要和團隊成員根據黃河上游的來水來污情況進行污物清理。她說,根據壩前漂浮物的聚集情況,除了採用懸臂吊挂清污抓斗外,有時候還利用船推清污、清污船與挖掘機聯合作業等方式,進一步提高清污效率,“我們一年一年地堅守,就是為了讓黃河清水清風走東海。”陳冬文說。

  水質逐年改善,保護區內生態環境也隨之變好。位於河南省下游的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3年累計實現生態補水5.3億立方米,水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提升,植被日漸豐茂,吸引了更多鳥類棲息,成為“黃河口國際觀鳥”文旅品牌的名片。該保護區生態旅游中心主任王忠敏告訴記者,保護區僅2024年就累計接待生態研學人員4萬余人,接待入區游客100余萬人。

  河南、山東兩省同飲黃河水,如何激勵上游省份更加主動作為,保護水質?山東省堅持算生態賬、長遠賬,早在2021年就與河南省簽訂了《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邁出了黃河流域省際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第一步。協議綜合考慮黃河水情和兩省實際,以黃河干流劉庄國控斷面水質監測結果為依據,進行水質基本補償和水質變化補償。

  協議簽署以來,山東省已累計兌現河南省生態補償金2.5億元。中央財政對山東省主動牽頭推動建立黃河流域第一個省際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是協調地區間利益關系的重要制度,形成並深化了豫魯黃河流域治理共擔共享格局,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現兩省雙贏。”河南省財政廳負責人說。

  “魯豫攜手共治,為大江大河流域治理提供了成功樣本。”山東省財政廳負責人表示,目前山東進一步健全流域治理鏈條,在省內率先建立了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實現縣際流域橫向補償全覆蓋,累計補償金額達22.29億元,由單純依靠行政手段轉變為行政推動與經濟杠杆調節雙輪驅動,實現省內全流域保護責任共擔、環境污染共治、生態效益共享。

  綠色保險護航綠色轉型——

  碳保險送來“定心丸”

  本報記者  屈信明

  今年初發布的《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積極開拓碳匯價格保險,創新發展碳排放權交易保險等碳保險,豐富綠色保險產品體系。”在政策引領下,保險機構積極創新碳保險,護航經營主體綠色轉型。

  廈門伏特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光伏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施工等。“公司通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的海洋碳匯交易平台購買藍碳,努力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伏特佳公司相關負責人胡善洲說。

  什麼是藍碳?據了解,藍碳即海洋碳匯,是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儲存的過程、活動。發展藍碳既是保護海洋生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方式,也有利於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購買海洋碳匯能抵消碳排放。不止如此,我們了解到,這筆交易將推動海洋養殖生態修復,在完善漁業基礎設施、推廣生態養殖等方面發揮作用,助力漁民增收。”胡善洲說。

  “購買藍碳是個新鮮事兒。我們也有顧慮,付了預付款,沒收到‘貨’怎麼辦?藍碳交易財產安全險給我們吃下了‘定心丸’。”胡善洲說。

  “災害事故可能導致碳匯相關財產損毀,給交易雙方帶來風險。”人保財險廈門市分公司有關負責人說,對此,公司與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合作推出藍碳交易財產安全險。當碳匯賣方用於輔助碳匯形成的財產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損毀而影響碳匯交易時,保險為碳匯買方客戶提供賠償。

  “這一創新有利於保障碳匯購買者權益,助力碳匯交易市場健康發展。”廈門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說。

  碳保險創新在全國各地加快落地。平安產險為大興安嶺圖強林業局落地寒溫帶碳匯指數保險,在提供碳匯損失保險保障的同時,利用科技手段精准生成碳匯數據,成為碳交易“可信憑証”﹔中國太保創新推出碳信息披露責任保險業務,通過保險機制,解決企業在碳足跡管理中算不准、說不清、鏈路長、投入大、披露難等痛點,提升信息披露合規水平。

  除了在負債端優化保險產品,保險行業還能從資產端發力,加大對綠色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

  “保險資金可通過參與綠色債券、股權投資等形式,加大對清潔能源等領域支持力度。”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直接投資事業部執行董事林華說。該公司發起設立綠色股權投資計劃,向雲南省能源投資集團下屬公司戰略增資50億元,助力加大水電裝機容量,增加風電、光伏等投資建設,預計每年可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量約3672萬噸。

  綠色稅制激活清潔能源——

  稅收“指揮棒”引導企業主動減排

  本報記者  王  觀

  走進海南博鰲東嶼島零碳示范區,論壇會議中心的穹頂、酒店的斜坡屋頂,甚至連路邊的指示牌支架上都整齊排列著深藍色的光伏組件,形成“全島光伏”的景象。這些“陽光收割機”每年將3200萬千瓦時清潔電力送入電網,不僅滿足園區1700萬千瓦時的年用電需求,更通過余電上網,讓碳排放量降低21%。

  “這些會發電的建筑,既是能源生產者,也是碳排放消納者。”中遠海運博鰲有限公司工程部副總監歐陽青倫說。

  能源高效利用的背后,是稅收杠杆對綠色轉型的精准撬動。“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水污染物濃度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30%的,環境保護稅可以減按75%征收﹔如果低於標准50%的,則直接減按50%征收。這種‘多排多繳、少排少繳、不排不繳’的機制,就像一根‘指揮棒’,引導企業主動升級污染治理技術。”國家稅務總局瓊海市稅務局稅政二股股長朱碧珊說。

  “使用光伏建筑,不僅免除了環境保護稅這筆剛性支出,還能通過余電上網創造收益。這種‘雙重收益’模式,給了我們持續擴大光伏裝機容量、建設儲能配套的底氣。”歐陽青倫說。

  在示范區的能源控制中心,一塊巨型屏幕實時跳動著全島的能源數據:光伏板的發電量、儲能電池的充放電狀態、各建筑的用電負荷……這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孿生能源管理平台,是示范區實現“零碳運營”的核心技術支撐。

  稅收政策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如同催化劑加速了這些硬核技術的落地。“稅收政策對創新的支持是實打實的,只要是符合政策要求的研發費用項目,就可以在稅前加計扣除。”研發數字孿生能源管理平台的國能(海南)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許曉紅說。

  國家稅務總局瓊海市稅務局稅政三股股長張薔介紹,目前該企業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已提升至100%,形成無形資產的可以按200%攤銷,這些政策利好既為企業投身綠色能源技術研發提供了真金白銀的支持,也讓科技創新的成果更精准地賦能低碳發展。

  “未來,我們將在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下,重點投入無人機、清潔機器人等一體化管控技術研發。”許曉紅說。

  清晨陽光洒下,光伏路面反射著微光,智能垃圾箱“吞吐”間完成分類,游客在體驗減碳騎行活動……在東嶼島,綠色生活圖景越來越清晰。

  綠色債券賦能循環經濟——

  長周期項目有了長效資金

  本報記者  王  沛  葛孟超

  報廢的機動車去哪了?記者在山東鄒平中德宏順循環科技產業園項目現場找到了答案:拆解后的汽車報廢原料被送入雙室爐,通過熔化、扒渣,經流槽導入保溫爐,再經過精煉和淨化工序,制作出鋁水及鋁錠。

  “公司利用先進的報廢機動車拆解技術、高度自動化的金屬破碎與分揀技術和再生鋁除雜使用技術,變廢為寶,推動資源循環利用,實現節能減排。”宏順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安環科科長王昭說。

  園區投資方山東宏橋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宏橋”)有關負責人說:“生產1噸再生鋁能耗僅為原鋁的5%,可以節約3.4噸標准煤,節水14立方米,減少固體廢物排放20噸。”產業園以報廢汽車拆解、再生鋁生產為主導產業,規劃年產再生鋁50萬噸。

  隨著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加快完善,山東宏橋綠色低碳轉型搭上了“順風車”。2023年,山東宏橋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了2期共6億元的綠色中期票據,這筆資金主要被企業用於再生鋁生產線原材料的採購。有了資金支持,目前項目已建成5條生產線。

  產業園項目綠色債券發行的成功經驗,讓山東宏橋嘗到了甜頭。2023年底以來,公司開始為雲南在建的光伏項目發行綠色債券籌集資金,至今已在銀行間市場發行7期共25億元。在債券的發行過程中,利率從4.9%左右降至2.3%左右,發行期限從2年期拉長到3年期或5年期。

  “2024年以來,中信証券參與承銷了山東宏橋3期綠色債券的發行,融資規模達11億元。公司協助發行人降低融資成本,將綠色債券發行期限拉長至5年,精准匹配了光伏項目長周期建設的資金需求。”中信証券債務融資業務線項目負責人姜琪說,山東宏橋發行的綠色債券獲得了銀行、保險、基金、証券等市場投資者的踴躍參與和認購,市場對綠色資產高度認可。

  目前,山東宏橋在雲南建設的第一個2吉瓦光伏項目已於今年5月底成功並網發電,第二個2吉瓦光伏項目正在建設中。“發行綠色債券降低了公司的融資成本,塑造了企業堅持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的良好形象。公司將募集資金精准投向資源再生利用、清潔能源等綠色項目,下一步將繼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山東宏橋財務總監張瑞蓮說。

  截至6月末,約400家企業在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累計注冊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1.37萬億元,帶動碳減排2.67億噸,其中,碳中和債累計發行超5000億元,可持續發展挂鉤債券、轉型債券、碳資產債務融資工具等轉型金融產品累計發行超1000億元。

  碳金融“貸”動節能減排——

  “綠變錢、錢促綠”有效轉化

  本報記者  吳  君  趙展慧

  “沒想到,碳排放權能用來貸款。”湖北省黃麥嶺磷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財務部長方淼告訴記者,去年底,公司以碳排放權作為質押,獲得了中信銀行武漢分行的2000萬元貸款。

  2014年4月,湖北碳市場鳴鑼開市。作為首批納入湖北碳市場的企業,黃麥嶺磷化工拿到了54.5萬噸碳排放配額。“我們主要在合成氨的生產環節產生碳排放,當年公司就通過交易碳排放權獲益了。”方淼說,大家開始意識到,減排可以增收。

  於是黃麥嶺磷化工加快了節能減排的腳步,與高校合作進行技改,推動磷化工生產綠色化。企業每年都能通過“省下”的配額獲得一筆收入。直到去年4月,中信銀行武漢分行向黃麥嶺磷化工提議:碳排放權不僅能夠買賣,還能質押,質押貸款金額較大,能夠緩解企業轉型升級的資金壓力,何不試試?

  “我們測算了公司碳排放權配額的市場價值,根據經營情況和資金需求核定貸款額度,沒多久就發放了貸款。”中信銀行武漢水果湖支行行長張凱說。

  碳交易中心也是這筆貸款中的重要角色。“貸款合同和質押合同確定后,我們會凍結企業的碳排放權配額,結清貸款后,會解凍相應配額。”湖北碳交易中心綠色金融部主管胡旭華介紹,湖北碳交易中心還要對貸款做合規審查。

  拿到貸款的黃麥嶺磷化工,減排更有動力。“下一步,我們將向自動化、清潔化生產及礦山生態修復、綠化等方向努力。”方淼說。

  近年來,湖北積極推動碳金融工作,湖北金融機構共發放碳排放權質押貸款31筆,實現企業融資9.41億元,推動“綠變錢、錢促綠”有效轉化。

  為了推進碳金融的便利化,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還聯合湖北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開展湖北省綠色產業項目庫建設。“如今,金融機構要開展碳排放權質押貸款,在平台上就可以查找對接。”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金融研究處副處長鄧曉說,該平台已入駐金融機構84家,成功助力585個項目實現融資。

  隨著碳市場覆蓋行業的擴大,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碳金融的發展也在加速。不僅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等金融產品越來越成熟,碳金融市場的衍生工具碳排放權期貨也“呼之欲出”,將為控排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據廣州期貨交易所介紹,目前已基本完成碳排放權期貨合約制度的設計方案,接下來將完善碳排放權合約制度關鍵設計,為碳排放權期貨上市打好基礎。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1日 18 版)

(責編:唐宋、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